混响时间与音质清晰度密切相关。混响时间短,声音清晰但不丰满,混响时间长,声音丰满但不清晰。对于一般要求高的大厅,控制好混响时间,保证良好的语言清晰度,就可以在使用时获得很好的满意度。

声明: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混响设计具体内容如下:
(1)最佳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的确定。
(2)混响时间计算。
(3)吸声材料选择、吸声结构的确定及布置。
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:
当声源发出脉冲声时,在室内任一点听到的声音按照它们到达的先后可分为直达声、早期反射声(又称近次反射声)和多次反射声(混响声)三部分。
a.直达声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音点的声音,它是声音的最主要信息。在传播过程中,这部分的声音不受室内界面的影响,直达声的声强基本上按照与声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衰减。
b.早期反射声一般是指在直达声之后相对延迟时间为SOms内到达的反射声。这些短延时的反射声主要是由室内界面一次、二次以及少数三次等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声音。由于人耳对于延时在SOms内的反射声难以和直达声分开,故这些反射声会对直达声起到加强作用。特别是大厅内来自侧墙的反射声,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声音洪亮感起着重要作用。
c.混响声在早期反射声后陆续到达的、经过多次反射的声音统称为混响声。由于声波每入射、反射一次,界面要吸收一部分声功率,故混响声强度是逐渐衰减的。在远扬,混响声的声强对于接收点的声音强度起决定作用,而且其衰减率的大小对音质有着重要影响。
混响时间定义为在达到稳态声场后停止发声,声音衰减60dB(即百万分之一)所经历的时间,记作T60,单位为秒(s)。混响时间是衡量厅堂音质的一个重要参数。它的长短对厅堂的听音有很大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