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初始呼叫连接
初始呼叫连接的作用如同打电话前的拨号一样,用于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通信线路,或者用于线路出故障时的恢复。终端X和终端Y之间的初始呼叫有三种可能的方式。一种是利用终端提供的电话线路接口,以OU模式呼叫另一种是利用通信网管系统进行初始呼叫此外,还可以利用带外信道(如利用电话、传真等)进行人工呼叫。

声明: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2、公共通信模式的建立
在初始呼叫建立以后,终端之间开始公共通信模式的建立。公共通信模式的建立阶段也叫能力交换序列A。在建立公共通信模式时,所有的会议电视终端都应工作在初始兼容模式上。
在约定某个终端为主动终端后,每个终端首先以64Kbit/s速率的OF模式或其他已知速率的定帧模式(或缺省模式)开始发送和接收BAS能力码,进行BAS终端能力交换。所谓“终端能力”,主要指它的音频能力,视频能力,数据能力,传输速率能力,加密与扩展比特率分配信号(BAS)能力等。所谓“能力交换”就是指每个终端将自己的“终端能力”通过本身的状态码发送出去,告知其他终端。终端的接上部分始终处于定帧搜索状态,当接收定帧后两端开始交换BAS能力集,随后由主动终端发送BAS命令集,以建立一个公共的初始通信模式,该模式主要包括传输速率、视频、音频、数据命令和参数。初始模式确认后双方一致切换到此公共模式,并在此模式上建立正确的连接,即按照公共模式建立同步,初始化终端内各单元。
3、动态模式切换或转移
动态模式切换过程也叫做模式切换序列B.在上述的公共通信模式建立后,两个终端之间即可以开始正常的通信过程。在多点的情况下,主MCU将让与它相连的终端或从MCU逐个加入直到全部连完。在通信期间的任何时刻都允许终端的工作模式进行改变,即可进行动态模式切换或转移,此模式转换是利用比特率分配信号(BAS)指令完成。而且模式切换在两个传输方向上是相互独立进行的。变换的内容主要包括音频模式的改变,如音频的通断、速率的变化、编码标准的更改等视频模式的改变,如视频的能断、速率的变化、编码标准的更改、纠错方式的选择、图像的冻结和释放等数据模式的改变,如数据的能断、速率的改变、传输协议的更改等ECS的改变,如ECS的采用工不采用等传输速率的改变,如从当前的传输速率切换到另一个传输速率接收终端的改变,如在多点通信时,由会议X切换到会议Y。在整个呼叫期间,所有接收端必须保持搜索状态,准备在各种状态下进行动态模式转换。
4、强制O模式
强制O模式是终端主动发送的一个OU模式,在呼叫期间的任意时刻都可被激活,以便重新建立连接确认和重新进行初始化过程。与此相对应,接收终端应在判断确已出现故障后自动转入到OU模式,以便接收发端的OU模式信号。当发生下列情况时,如发现超出终端能力的命令、命令有错、帧定位丢失、接收中断,终端将自动启动强制0模式。
5、呼叫转移
在多点会议中,有主叫、被叫和呼叫转移。主叫开始于一个主席终端或主MCU,被叫是多点会议系统里的一个成员终端或从MCU。呼叫转移包括主席转移、广播转移、发言者转移和数据令牌转移等。
6、会议的终结和拆线
在点对点通信中任何一方都可以。挂机外以结束会议,在多点会议中只有主MCU或主席终端有权结束会议。会议结束后,所有的终端和网络设备必须回到初始呼叫模式或缺省模式,以便下次通信的再建立。在通信期间,已连通呼叫的终端可随时中断与另一终端的互通,但为了再识别终端类型和重新建立所需要的工作模式,必须重新初始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