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联网的安全因素

2021.09.06

物联网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表现为;行业性太强,公众性和公用性不足;重数据收集,轻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;产业链长但每一环节的规模效益不够,商业模式不清晰。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应用,要想得以快速发展一定要建立-一个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协作的组织模式,以集中优势资源,这样物联网应用才能朝着规模化、智能化和协同化方向发展。物联网的普及,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以及各种力量的整合,这就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立法走在前面,以便引导物联网朝着健康、稳定、快速的方向发展。此外,人们的安全意识教育也将是影响物联网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物联网
声明: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(1) 物联网网络安全威胁。基于人类的交流方式所设计的通信网络的通信终端是有限的,但相对于物联网中需要收集和处理的海量数据来说,终端的数量和承载能力是不够的,而物联网网络结点的数量是十分巨大的。因此,当大量的数据终端在使用时,可能造成物联网的网络瘫痪,降低物联网的自我保护性,增加物联网的被攻击概率。

(2)物联网的加密威胁。物联网的数据加密是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和在结点中进行的,但是在每个传输结点中需要对信息进行解密和加密,因此在终端服务器、感知层以及信息接收端的信息是明文,没有进行加密保护。目前,对于应该从感知到最终接收都加密还是逐级加密存在争论。

应该说,即使保证物联网感知层安全、网络层安全和应用层安全,也保证终端设备不失窃,仍然不能保证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安全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智能家居系统,假设传感器到家庭汇聚网关的数据传输得到安全保护,家庭网关到云端数据库的远程传输得到安全保护,终端设备访问云端也得到安全保护,但对智能家居用户来说还是没有安全感,因为感知数据是在别人控制的云端存储。如何实现端到端安全,即A类终端到B类终端以及B类终端到A类终端的安全,需要由合理的安全基础设施来完成。对智能家居这一特殊应用来说, 安全基础设施可以非常简单,例如通过预置共享密钥的方式完成;但对其他环境,如智能楼宇和智慧社区,预置密钥的方式不能被接受,也不能让用户放心。如何建立物联网安全基础设施的管理平台,是安全物联网实际系统建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也是重要的技术问题。


推荐产品

Recommended Products